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二级研究员 郑平
工业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前沿科技之一,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,并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。作为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工作几十年的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,全国三八红旗手郑平时刻以“善作善成”的精神,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勇立潮头,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突破“卡脖子”难题 助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
美罗培南是号称“生命最后一道防线”的新一代抗生素。一直以来,羟脯氨酸都是用传统的高污染化学法提取。随着“蓝天保卫战”的打响,一夜之间天津周边的羟脯氨酸生产企业被关闭,公司面临“无米下锅”的困境。接到需求后,郑平带领团队日夜兼程,打通了羟脯氨酸绿色清洁生产工艺,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,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。该项目成为院市合作的典范,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。在之后的日子里,她带领团队又解决了大宗氨基酸生产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获得了多项国家和行业的科技成果奖励。
聚焦原始科技创新 为生物产业发展添砖加瓦
“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。”实践证明,科技创新能够不断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,不断激发新业态、新模式涌现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涵。生物医药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是天津“制造业立市”的基础产业之一。她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5-氨基乙酰丙酸等细胞工厂,生产成本较传统方法降低近90%,通过与天津企业的深度合作,利用这些细胞工厂构筑了覆盖医药、医美、大健康、大农业的全领域发展格局,为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。
抢占生物科技制高点 增强科技兴国自信心
为打破对欧美发达国家技术研究的跟随局面,郑平带领团队迎难而上,开发出高效基因组编辑与表达调控、高通量筛选与非理性育种、合成生物新元件新底盘等技术,相关成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展,多次被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认定为生物技术与方法领域的亮点工作,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。开发的相关工具,先后分享给美国、瑞典等国内外50余个研究团队,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超越。
图文来源:天津市妇联宣传部
|